痛症資訊百科
各種痛症是日常求醫其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,而止痛藥亦成為最常使用的”治療”方式,長期痛症不單令人不適,更會影響日常功能,減低工作效率及運動能力,更會影響休息及睡眠質素,甚至影響人的情緒。
痛症成因多如天上繁星,本篇章主旨為增加大眾對不同痛症資訊的認識及理解,從而改變大眾遇上痛症時的心態和行動,以免拖延診斷及合適治療。
痛楚本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,提醒我們身體出現問題而且須要處理,正如車輛的引擎燈警號亮起,未必立即令車輛拋錨,但如果不去做檢查,找出原因,並針對成因作出處理,車輛突然死火拋錨就只是時間問題;而慣性使用止痛藥去處理痛症,就像當引擎警號燈亮起時,用膠布貼在上面,遮蓋警號燈,雖然再看不見燈光,但車輛的問題並未解決。
治療方式可大致分為入侵性(如手術)及非入侵性;而非入侵性治療可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治療。脊醫手力矯正,物理治療,運動治療,改變生活習慣,營養補充都屬於非藥物治療,副作用相對較少。藥物及手術自有其作用,同時亦帶有相應的副作用及風險,如非藥物治療不成功就可能須要藥物及手術處理。
香港人的忍耐力普遍較強,出現痛症幾星期甚至幾個月都不處理的患者甚為常見,時常都聽到患者說期望忍耐一段時間後痛楚會自動消失;人的身體的確有自癒能力,小的外傷需要一兩週,輕度拉傷約兩三星期,中度拉傷約6至8星期,嚴重拉傷約兩三月,及早處理可加快康復,減少後遺症,盡早恢復運動功能。
人體功能和自癒能力與脊骨神經有緊密連繫,脊骨錯位會減低脊骨神經功能,脊醫手力矯正錯位脊骨,可以幫助脊骨神經恢復正常功能,促進身體自癒功能。
脊骨錯位引起的痛症亦較難自我矯正,就像鞋內有一粒小石頭,你可以改變步姿去避免踏上小石頭引起的痛楚,也可以用藥物減輕踏上小石頭的痛楚,亦可以嘗試習慣這種痛楚;但較好的方式就是移走鞋內的小石頭,而脊醫手力矯正錯位脊骨,就是移走小石頭的方法。
痛症百科相關文章
哥爾夫球肘
哥爾夫球肘 (肽內骨上髁炎) 肱內骨上髁炎 (medial [...]
揮鞭式創傷綜合症
揮鞭式創傷綜合症介紹 1928年,Harold Crowe首次描述的揮鞭式創傷綜合症是道路交通事故 (RTA) [...]
「雞翼位」肩胛骨位置常見痛症成因與治療
肩胛骨位置的痛症時常未必有明確原因,很多時候跟日常姿勢勞損相關,但亦有可能源自於內臟,包括心臟或者肺部問題。脊醫透過問診和安排檢查,例如 X光、心電圖等,有助排除心臟或肺部的病因。而很大部分的肩胛骨痛症是源自於關節骨骼肌肉問題 (musculoskeletal cause)。 [...]
怎樣分辨後腰痛及腎臟痛?
腎臟是脊椎兩側的一對豆形器官,位於橫膈膜下方,肝臟和胃部的後面。腎臟負責過濾血漿中的廢物,從而使身體免受液體廢物積聚的毒性影響。腎臟對於維持血液中的鹽分、pH 值和水份的水平是不可缺少的...
肩袖肌群
肩關節由肱骨 (上臂骨)、鎖骨和肩胛骨組成。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窩相吻合,形成一個球窩關節。肩袖肌群是一組複雜的肌肉和肌腱,它們結合形成覆蓋肩關節,將手臂緊緊固定在這球窩關節內。肩袖肌群從肩胛骨生長並附著肱骨頭上,為肩膊在運動時提供力量和穩定性...